孩子有心理问题不愿意做心理咨询

本来已经有上百条解答了,觉得没必要再来凑数,但是仔细看一下前面的几个高赞帖子,觉得真是异常疯狂,尤其是一些还是咨询师同行的解答,真是没有一点基本的职业操守。

提问的人就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个问题,没有说明小孩情况,年纪,发生了什么,什么都不知道,你们就开始解决问题了,真是太可怕了。

心理咨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什么?自愿原则。来访者自己不想做咨询,我们不能强迫别人做。

孩子有心理问题不愿意做心理咨询图1

可惜真正能践行这一点的不多,尤其是父母带孩子来做咨询的,因为最后报账的人是家长,我们很多的咨询师就立马赶着躺的去讨好家长,而这里就暴露出了非常重要的一点:那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权力的不对等,即父母享有对孩子的支配权。

那么在这种权利关系不对等的情况下,这样的咨询会变成什么样?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,厌学、脾气暴躁….(总之是不称父母心的各种问题),要求咨询师去“治”,咨询师收了钱就按照家长的要求去这么做,至于孩子有什么想法,你不是给钱的,你说了不算。

这是啥?这不就是软磨硬泡的思想改造,胡萝卜加大棒吗?你说这是为了孩子好?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?你看看是吗?

现在你说孩子有心理问题,请问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?

我们有些家长,不知道从哪里学了点儿心理学知识就开始给自己的孩子做诊断。尤其是有些在我看来有点丧心病狂的家长,他们甚至觉得那些青春期比较叛逆的孩子也是有心理疾病。而他们判断有没有病的标准基本是看: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,只要不一样,他们就觉得有病。

而我们有一些心理咨询师,因为长期给人做问卷评测,练就了一身职业习惯,看谁都觉得有病,在我看来这种心理咨询师多少自己也沾点脑子秀逗。(当然有些粹是为了赚钱)

不清楚的人或许是不知道的,我们现在的心理学或者说精神病学是在不断朝着医学化方向发展的。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心理毛病?让你做问卷。这些量表动不动就上百道题,外行一看直接不懂于是觉得这非常的神奇和专业。

但是我要告诉你,这些问卷(甚至是专业量表)都有非常多的问题,DSM(心理疾病诊断手册)到目前为止争议非常大,开发这手册的协会(以美国为主导)每年都在造各种病,具体我就不细说了。(有机会我单独写文章说)

所以,如果你在医院心理科待过,那么你就会发现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,比如有家长怀疑自己的小孩有抑郁症,于是带孩子来检查,医生啥也不问,直接让孩子去电脑上做一套题,然后就给你说孩子抑郁了,需要吃药。

不用做具体的身体检查,即便做了身体检查没有什么身体毛病,但是它判断你有没有抑郁最终还是要靠那几百道题,而那些题基本都是国外几十年前开发直接翻译过来的,常模没有更新,试题没有修订。

所以我们才会发现这些年来得抑郁的人真是越来越多了,其原因就在此,问卷没更新,诊断标准还降低了,于是是个人去做抑郁问卷,多少都有点问题。

说着说着就有点偏离主题了,还是说回正题。这个解答下的部分咨询师建议父母自己去做咨询,这一点倒是没错,但是他们基本没有说清楚,为什么是父母去。

从精神分析的理念来看,孩子不可能独立的有精神心理问题,任何问题都有父母的参与,至少在我看到的案例中,大部分的情况都是父母“造成”的,因为孩子是最能读懂父母无意识的人。

如果一个孩子被认为是有病的,那么基本上可以说,这个病在某种程度上是反应了父母的精神状态,或者说是父母的镜像投射。他们渴望把孩子送去咨询进行治疗,其实间接的是他们在治愈自己。

如果孩子不情不愿做了咨询看了病吃了药,经过了一场极度疲惫的身心折磨后说:吃了很多苦。估计父母不会伤心反倒还会十分高兴,因为他们会说:“这就对了,生病治疗又不是去享福”,然后再配上那句最经典的话:“我这都是为了你好”。

很明显这种情况就是父母把孩子当做想象阳具,把自身的缺失投射孩子的身上。认为孩子不够好,然后希望孩子能通过心理学的改造变得更好,以满足他们的缺失。

而那句“我都是为了你好”就是一句最具强暴性质的话,是病态的,丧心病狂的,剥夺对方精神的话语。

我奉劝有这种想法的父母和咨询师们都能做个人,放过孩子吧,他们是正常的。

救救正常人。

经常有人到我们工作室问到:怀疑家人出现心理问题,但是无论如何劝说,本人都拒绝见心理咨询师,让我帮其想办法,我告诉其他,心理治疗有条原则即无求不治,就心理咨询而言,主动求助和被动求助,以及拒绝求助也是不同的,当一个人存在问题拒绝求助,更多是认识上出现了错误,多数也会是很严重的问题。心理咨询不同于上课或者说教,心理咨询的过程是个互动过程。如果是游戏,那来访者必须是参与者而不能是旁观者。

更多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出现的问题,是和家庭以及家长存在的问题是分不开的,因为,孩子只是家庭或父母的一个投影。不少家长自己存在主要问题,却固执地认为是别人存在问题需要治疗,就如自己感冒了却非叫别人去服药来解决感冒问题,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的。

孩子就比如一个成长中的小树苗,家庭和父母则像是土壤,小树苗出现了问题,土壤势必也存在问题,这是分不开的。只针对小树苗进行治疗的话,是没办法让小树苗彻底痊愈的,只有治疗小树苗的同时也去改良土壤的问题,那么,小树苗的问题才能真正的解决。在心理咨询的临床治疗过程中,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简单常识。

所以类似的情况可以家长先接受心理咨询,那样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,孩子看到父母在改变也会慢慢接受心理咨询。

当然了,具体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具体论证,才能有效的针对性解决问题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普尔小编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puerpx.cn/pxwd/8158.html

(0)
上一篇 2023-03-05 下午12:43
下一篇 2023-03-05 下午12:43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