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翰林的地位,明朝有名的翰林大学士

明代翰林的地位可以约等同于顶层知识分子,类似于院士与学部委员。但是有所不同的是,在古代科举模式下学官一体,学者和官僚具有很强的流通机制,因此明代的翰林既是顶级学者,也是高级文官,不少翰林就是皇帝的老师。明代翰林的地位,明朝有名的翰林大学士图1有句话叫入仕须科考,内阁出翰林。明英宗之后,基本上形成了一个非进士不入翰林,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晋升格局,成为定制。因此,翰林院就变成了养才储望之所,尽管只是掌制诰史册文翰,但是乃内阁大臣之渊薮、储相之馆,平步青云的机率很高,成为朝廷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上升的的踏脚石。

整个明朝一代进士大约2万多人,朱元璋废除丞相后,内阁政务体系大部分成员就来自于这部分科考精英中。如明朝的宋濂、方孝孺、张居正、杨廷和等人,都曾点翰林,入院学习。明代翰林的地位,明朝有名的翰林大学士图2明代的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,主管文翰事宜,实权已相当于丞相,具备类似功能,后来让渡给了内阁。根据明朝典章,规定:

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,状元授修撰(从六品),榜眼、探花授编修(正七品)。

朝廷为了优中选优,又创立了庶吉士制度,称为选馆。在当年的新科进士中,选择排名靠前列、有潜质、年轻而才华出众者,进行二次选拔考试。明代翰林的地位,明朝有名的翰林大学士图3具体流程是进士们先在翰林院学习三年,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,授以各种知识。然后再次参加考试,合格者就留下来,称为留馆,供职于翰林院或行走于各部衙门,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,号称“储相”,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。

剩下未合格的外放为地方官,一般来说品级也都不会太低,以知府或稍次一级比较多见。自然,庶吉士制度确立后,进士之后有无留馆成为一个非常荣耀的经历。嘉靖皇帝在位期间,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,奠定了内阁的地位。明代翰林的地位,明朝有名的翰林大学士图4有的翰林,可以入直文渊阁,协同内阁,进驻行政中枢,参预机务,顾问朝政,备皇帝咨询。能够看出,翰林院也具备皇帝秘书机构的功能。

阁臣之预务自此始,然其时,入内阁者皆编、检、讲读之官,不置官属,不得专制诸司。诸司奏事,亦不得相关白。

总而言之,翰林虽然是闲散文官,无行政实权,老大翰林学士才正五品,负责修书撰史,起草诏书,为皇室成员侍读或者给皇帝做文学侍从,担任科举考官等。

但是接近皇帝,乃身处权力中心之近臣,可以很快贵极人臣,甚至跻身内阁,因此又被称为清贵之选。明代翰林的地位,明朝有名的翰林大学士图5

秦右史,原创通俗历史,专注民间文化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普尔小编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puerpx.cn/pxwd/6378.html

(0)
上一篇 2022-12-31 下午1:20
下一篇 2022-12-31 下午1:57

相关推荐